醫藥行業漣漪效應顯現 生物制品板塊增速增高
2020-05-24
按照市場常用的分類方法,醫藥行業可以分為化學制劑等7個子行業。
具體來說,化學制劑主要是研發、生產和銷售患者使用的“以化學合成方式生產的西藥”,其也是擁有較多上市公司及市值的子領域,關鍵點是藥品批文、價格、醫保等,代表公司有恒瑞醫藥、華東醫藥、科倫藥業等;
生物制品公司主要是研發、生產和銷售“非化學合成方式生產的西藥”。盡管公司數量不多,但子領域不少,核心邏輯皆有較大差異,代表公司有長春高新(生長激素)、康泰生物(疫苗)、上海萊士(血制品)、通化東寶(胰島素)等;
中藥行業主要是從事中成藥生產和銷售的企業,是A股醫藥行業第二大子領域,關鍵點是批文、品牌和銷售,代表公司有云南白藥、片仔癀、白云山等;
醫療器械板塊的特征是公司數量多、產品種類雜,比如,大型設備領域有邁瑞醫療,檢測診斷領域有安圖生物(IVD)、貝瑞基因(基因檢測),專科器械有樂普醫療(心血管)、凱利泰(骨科),家用醫療領域有魚躍醫療、三諾生物等;
醫療服務板塊的公司數量不多、但是成長性極好,代表性的公司有2C端的愛爾眼科(眼科)、通策醫療(口腔)、美年健康(體檢),2B端的藥明康德(CRO)、泰格醫藥(CRO)、金域醫學(ICL),2G端的國新健康等;
化學原料藥主要是藥品的上游,負責中間體及原料藥的生產,技術壁壘相對較低,關鍵點是產能、供需和價格,代表公司有新和成、凱萊英(CDMO)、健友股份等;
最后一個板塊是醫藥商業,主要是指產業鏈的配送和銷售環節,前者比如上海醫藥、九州通等流通商,后者比如益豐藥房、老百姓等藥店股。
在經歷了2018年下半年的調整后,醫改政策落地、監管摸索矯正、企業調整布局,2019年醫藥行業漣漪效應顯現。截至2019年12月,醫藥行業整體呈現先升后降再升后回落的走勢。
數據顯示,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,不同的治療領域的藥物市場增速出現明顯的分化,其中抗腫瘤和免疫系統用藥領域增長較為迅速,MAT同比增長率為22.2%,遠高于增速排位第二的呼吸系統用藥和血液及血液形成器官用藥。
數據顯示,醫藥板塊的各子版塊種,醫藥商業、生物制品和中藥板塊在收入端增速位列前三,分別是18.95%、16.79%和15.21%(較2018年同期確是承壓不少);但從利潤端的橫向對比看,2019年前三季度的生物制品和醫療器械的版塊增速增高,中藥板塊反而較低。
從短期行業的業績來看,估計2020年醫藥工業的收入和利潤增速依然緩慢下滑,但依然顯著高于GDP增速;從中長期行業發展趨勢來看,需求端疾病譜變遷、供給端創新崛起、支付端醫保控費都已經非常清晰。近日,創新藥醫保談判結果已經出爐,新一批帶量采購也已提上日程,改革之勢不可逆轉。